淄博新闻网讯(记者李群)研发投入是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。记者昨日从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获悉,2021年我市29家A股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合计达45.6亿元,较2020年和2019年分别增长42.94%、78.8%,近九成公司研发费用实现正增长。
我市上市公司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助力作用,融通金融资本和科创要素通道,促进科技资本深度融合,以科技创新积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。我市上市公司主体中,高新技术企业19家,国家级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,国家级、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,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6家,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,以技术创新引领全市各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跑出“加速度”。
数据显示,齐翔腾达2021年研发费用5.79亿元,成为2021年我市上市公司“研发冠军”,博汇纸业(5.56亿元)、蓝帆医疗(4.39亿元)位居第二、三位。2021年我市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(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)为3.94%,较2019年提高0.3个百分点;智洋创新(10.52%)、科汇股份(9.09%)作为科创板上市公司排进研发强度前三位,科创板“硬科技”底色凸显。
分行业来看,依托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的“五个优化”攻坚行动以及深厚的制造业产业基础,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在科技驱动转型道路上走出新路。2021年我市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费用11.28亿元居首,同比增长73.5%,专用设备制造业紧随其后,研发费用为7.35亿元,同比增长50.3%,造纸和纸制品业、医药制造业以6.83亿元、5.58亿元研发费用分列三、四位,分别同比增长84.6%、3.5%。
研发人才引育方面,我市“人才金政37条”“建设多彩活力的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25条”等政策优化人才生态、激活用人主体效能充分显现。近三年我市上市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占比持续攀升,2019-2021年分别为14.5%、16.9%、17.4%。2021年我市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拥有研发人员409人,较2020年增长20人。鲁泰和英科医疗研发人员数量均超1000人,近七成上市公司拥有研发人员超200人。
去年以来,我市持续提升金融赋能能级,加速打造区域性科创产业金融高地,以资本市场突破行动为抓手,推动全市上市公司量质双升,更好发挥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引领和实体经济“压舱石”作用。
下一步,我市将持续强化金融要素属性、金融产业属性和金融意识塑造,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和上市公司集聚带动作用,引领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编辑:孔鼎